薅羊毛可能违法?这是真的!还有大学生因此被判刑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网剧《你安全吗?薅羊》最新剧情中的“薅羊毛案”让不少人意识到,原来“薅羊毛”可能违法,有大因微博话题“#你薅的学生刑羊毛可能是违法的#”也由此登上热搜第一名。
在传统印象中,被判“薅羊毛”只不过是薅羊消费者根据商家的游戏规则,获得一点优惠,有大因为什么会违法?学生刑上海辟谣平台梳理发现,最重要的被判问题是部分违法分子将商家促销变成盈利方式,涉嫌欺诈、薅羊不当得利等。有大因
对普通人而言,学生刑参与刷单、被判使用外挂软件,薅羊以及出借银行卡、有大因信用卡、学生刑身份证等行为,都可能涉及违法薅羊毛。从各地警方、法院、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披露的案例看,“违法薅羊毛”主要有利用外挂软件抢单、利用不法软件占小便宜、刷单骗奖励等类型,公众切勿因小失大。
外挂软件不可信
从各地各部门披露的违法案例看,使用外挂软件“薅羊毛”的风险很大。
一方面,部分具有“抢单”功能的外挂软件违背了公平正义,不仅“抢单”结果可能被判无效,而且软件使用者及开发者都涉嫌违法。
例如,浙江消费者保护组织收到一起投诉:消费者刘先生称其在2021年“双11”期间参加了某商家举办的“秒杀免单”活动,但商家拒绝兑现。根据商家的活动规则,下单时间为11月11日0时0分0秒以后、付款间隔达到2秒及以上,按照付款顺序取前三名,原价12999元的洗衣机可享受免单。刘先生“幸运”地抢到了全部3台洗衣机,但商家认为他使用了外挂软件。
经海曙区消保委联合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调查确认,有证据证明刘先生提前创建订单,采取机器刷单参加抽奖活动,不符合免单条件。为确认商家是否虚假有奖销售,执法人员也进行了调查,显示真正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均已享受免单。
浙江厚启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立波指出,使用外挂软件抢购严重破坏了网购平台商品交易秩序与互联网管理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具有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在“外挂抢单”类案例中,如使用者和开发者未经授权获取网购平台订单数据功能,可能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若具有删除、增加、修改网购平台订单数据,导致平台不能正常运行,则可能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云南网警也披露过一个外挂抢单违法案例:2021年,郑某获得一个可以提前抢购商品的外挂软件,并与对方约定倒卖商品牟利后四六分成。之后,郑某前往某电商平台使用该软件抢购茅台酒。因平台限制一个账号只能抢购一瓶,郑某便向室友李某等人借用平台账号,后期还将李某发展成下线。至案发时,郑某等人获利近20万元。
法院审理认定,郑某及外挂软件开发者江某等3人利用技术手段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依法判处3被告人有期徒刑八个月至三年、缓刑一年至三年六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另一方面,外挂软件本身不安全,软件中可能暗藏木马病毒,窃取使用者的账号密码,造成资金损失。同时,消费者在使用外挂软件抢单时,还可能要提供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等于主动将隐私信息提供给不法分子,安全风险极大。
系统有漏洞,也不能“薅羊毛”
从各地披露的“薅羊毛”违法案例中,有不少金额都比较低,部分人为了十几元的停车费、几十元的快餐等,走上了犯罪道路。部分犯罪嫌疑人起初认为,自己只是钻了商家规则的“漏洞”,殊不知已经触犯法律。
2021年6月,一起与停车费有关的“薅羊毛”案例就颇受关注。在这起案例中,有车主为了节省停车费,使用一款不法软件将他人身份信息绑定在自己的车辆上,利用杨浦区某商场“新会员注册获赠积分,积分可兑换商场停车场一小时停车时间”的活动规则“薅羊毛”。经商场自查,共有120多辆车辆有类似情况,因车主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商场停车优惠,一年内商场损失了近37万元停车费。
经过杨浦区人民法院审理,部分“薅羊毛”的车主因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到九个月不等,缓刑一年,处罚金;软件开发者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
法律界人士还提醒,即便不使用违法手段,只是利用商家的系统漏洞“薅羊毛”,同样涉嫌违法,有大学生就曾因此被判刑。
2018年4月,在校大学生徐某利用肯德基APP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一边下单,一边取消订单,骗取肯德基的套餐兑换券和取餐码。发现这个漏洞后,徐某不仅自己点餐,还做起了买卖,把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肯德基套餐通过线上交易软件低价出售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他还将这个“方法”传授给4名同学,造成肯德基品牌所有者百胜公司损失超过20万元。最终,涉案5人因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被徐汇区人民法院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专家指出,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所以,即便商家平台存在技术漏洞,也不代表可以被非法利用。消费者不能以此作为借口“薅羊毛”,逾越法律红线。
远离“刷单”,断绝网络黑灰产业链
利用刷单的方式“薅羊毛”也不可取。不仅个人涉嫌违法,而且成为网络黑灰产业链的同谋者。
上海警方9月中旬就披露一起“刷单薅羊毛”案例: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香花桥派出所接某电商安全部调查员报警称,其在工作中发现有几个团长的订单中出现多个账户大量重复下单,怀疑有人通过虚假刷单交易的方式非法获取平台激励补贴奖金。
接报后,刑侦支队会同香花桥派出所、金泽派出所开展侦查工作,经过综合研判、分析,这是一起具有团伙性质的犯罪案件。头目李某是该电商平台的供应商,其利用平台补贴机制,通过与“团长”事先约定好分成,再由“团长”进行下单,随后李某进行虚假物流配送工作,从而赚取平台的补贴奖金。通过该方式“薅羊毛”,相关订单数超过19万笔,非法牟利130余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吴某等11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青浦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在商家推出的各类促销活动中,消费者通过合法方式获取优惠是合法有效的。但如果通过非法手段“占便宜”,不仅违背了公平正义,破坏了网络安全,更是违法犯罪行为,将会受到法律惩罚。
同时,针对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账号刷单牟利的行为,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也宣布,自即日起至12月底部署开展“断号”行动,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
据公安机关介绍,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跨境网络赌博、网络水军等突出网络违法犯罪高发,并滋生出由卡商、号商、“猫池”窝点、接码平台、养号平台等构成的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条。在此次“断号”行动中,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恶意注册网络账号违法犯罪行为,“猫池”窝点、接码平台、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网络账号平台,非法提供网络黑号实名、换绑、解封、养号等服务的犯罪团伙,为恶意注册网络账号提供手机卡、物联网卡、“空号卡”等的单位和人员,非法制造、销售、提供“猫池”“卡池”设备的窝点及相关软件的开发、销售人员。
(责任编辑:探索)
-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江苏新一轮改革不做简单翻牌,旨在转换机制、转换功能,核心是理顺各层级之间产权关系,明晰各自职能定位和边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通过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机构间协同发展,凝聚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韩昕媛)6月13日,导演王一淳在个人微博发文,实名举报欢喜传媒税务虚假抵扣。据王一淳自述,今日接到朝阳法院的电话,表示她成立的河南静深影业,欠欢喜传媒22 ...[详细]
-
原董事长被查!牵涉行业巨头海螺水泥!业绩下滑、市值蒸发、脱碳艰难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作者:丁一出品:全球财说“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最近这家水泥巨头日子并不太平。6月13日晚间的一则消息,让坐拥两家上市公司的水泥巨头 ...[详细]
-
*ST光一信披违规处罚出结果: 实控人被罚480万元上市公司遭罚300万元
6月12日,SZ300356,股价1.99元,市值8.12亿元)发布了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上市公司被警告及罚款300万元,实控人、董事长龙昌明被警告及罚款480万元 ...[详细]
-
北京时间23日晚,美股周三早盘走高,道指上涨120点。投资者关注美联储会议纪要,以判断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数据与10月耐用品订单指数均超出预期。道指涨119.79点,涨幅为0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6月13日消息,行业利好密集出台,有8大板块有望成为A股明日风口。1、人民银行、水利部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 ...[详细]
-
今年60岁的“教父”俞敏洪,是有些“挨骂体质”在身上的。新东方刚转型直播带货,就被《经济日报》发文批评:“作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新东方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 ...[详细]
-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儿童福利司6月10日答复了关于《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的一些疑问,明确指出,即使父母同意许可也依然不能提供文身服务,父母自己经营的文身店也不能给自己孩子文身。6月7日有网民 ...[详细]
-
瑞信(CS.US)股东批准发行超过22.3亿股新股,以筹集40亿瑞士法郎(42亿美元),用于公司重组为一家更精简的银行的计划。股东以91.97%的多数票通过了向若干合格投资者定向增发最多462,041 ...[详细]
-
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现成效,交通支撑、财政牵引、产业驱动成“三大利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6月13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专场新闻发布会。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十三五”以来 ...[详细]